典型案例ldquo借窝生蛋,新月

案例简介

患者:女,59岁

相关病史:

干咳半月余,半月来间断干咳,少量白色痰,无发热、畏寒,无夜间盗汗,无胸痛、胸闷、无腹胀腹泻,既往诊断“支气管扩张”。

查体:

T:36.4℃P:78次/分R:20次/分BP:/78mmHg

神志清楚,查体合作。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,双肺呼吸音清晰,未闻及干湿性罗音,腹平坦,肝脾肋下未触及。

痰结核杆菌:阴性。

肺泡灌洗:未找到抗酸杆菌。

CT平扫

CT平扫,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囊状扩张,其内见均匀软组织密度结节,并见新月形气体影。

CT平扫气道分析显示

CT平扫气道分析显示,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壁增厚、毛糙,支气管囊状扩张,腔内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影。

CT增强显示

CT增强显示,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扩张的支气管腔内结节无明显强化。

因平扫和增强不在同一天完成,患者体位变动,结节形态变化,扩张的支气管腔内新月形气体影消失。

CT影像诊断

CT平扫所见:

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囊状扩张,其内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影,结节大小约18mm×14mm×20mm,并见新月状气体影,邻近胸膜增厚粘连。余双肺支气管血管束清晰,未见明显渗出实变及结节影。

CT增强扫描:

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囊状扩张,其内结节未见强化,结节形态变化,填充整个囊腔,新月形气体影消失。

CT结论:

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扩张并真菌感染(曲菌球)可能,建议纤支镜检查确诊。

手术记录及病理报告

手术记录及病理报告:

年10月26日全麻下行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楔形切除术,术中快速病理回报:镜检支气管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伴囊状扩张,周围淋巴组织增生、淋巴滤泡形成,支气管腔内见霉菌,术程顺利,术后给抗炎、抗真菌对症治疗。

术后病理回报:

镜检支气管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伴囊状扩张,周围淋巴组织增生、淋巴滤泡形成,部分区域肺泡上皮增生,大量炎症细胞浸润,支气管腔内可见霉菌。

出院诊断:

右肺下叶霉菌球病。

肺曲菌病

腐生型:为曲菌寄生于肺内原有的空洞或空腔性病变内,形成曲菌球。

过敏性支气管肺型:为机体对曲菌发生的变态反应。

侵袭型:患者免疫功能下降,大量的曲菌在短期内侵入肺部,属于肺机遇性感染。

腐生型曲菌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曲菌球(aspergilloma)。曲霉菌球是最常见并且认识最清楚的肺曲霉菌病的表现形式,曲菌球是由曲菌菌丝、黏液、纤维素及菌体形成,位于肺内原有的空洞或空腔内[1,2]。

病理形态上所见:曲霉菌球呈灰褐色或褐黄色,质地松脆,周围有纤维包膜。镜下见曲霉菌球是菌丝缠绕形成的团块,并混有坏死的细胞体和炎细胞。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和慢性炎症。曲菌一般不侵及空洞(腔)壁,故曲菌球在空洞(腔)内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,洞壁上可见草酸钙沉积。临床表现:一般无症状,偶然发现。少数患者以咯血为常见症状,伴长期咳嗽、体重减轻。

肺结核空洞、慢性肺脓肿空洞、肺癌空洞、支气管扩张、肺囊肿均可发生曲菌球,其中结核病是最常见的相关条件[3]。虽然其他的真菌也可以形成真菌球(例如接合菌镰孢菌属),但曲霉菌属更常见。

鉴别诊断

1.肺结核内球形干酪坏死团块,密度不均匀,边界不规则,无移动性,其透亮影固定在肺门侧,一般呈半月形。

2.肺癌性空洞壁结节,增强扫描,洞壁与结节同步强化,形态不规则,不能移动。

3.肺包虫囊肿中亦可见新月形透亮影,类似曲菌球表现,结合病史及其它检查结果则不难鉴别。

除此以外,还包括血肿、脓肿以及韦氏肉芽肿病等。但是,需注意曲菌球常寄生于肺部原有的空洞(腔)病变的特点,曲菌球可以与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共存,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,所以,对其鉴别诊断需谨慎。

肺曲菌球易误诊的几种情况:

1.肺曲菌球被周围病灶掩盖。当洞壁厚或胸膜增厚、肺硬变时,平片不能显示曲菌球,HRCT可提高诊断率。

2.肺曲菌球较小。CT扫描层厚太厚,容易忽略,建议亚毫米级薄层CT扫描。

3.肺曲菌球较大。几乎占满空洞(腔),与周围型肺癌相似,易误诊。

4.影像诊断医师,只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qsggo.com/zcmbyf/13877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